找到相关内容1428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儒佛导言(1)

    人生究竟而论,孔学是菩萨分学,佛学则全部分学。孔行而无果,佛则是行即是果。然而,根据真俗、体用不二的辩证关系,儒学若无超世出世之精神,则不能排除意、必固、我之封执;佛学若无入世治世之方便,则流入顽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462651.html
  • 法藏《大乘起信论义记》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阐释

    能动性和意向性之出现”再到主客二分的“表象的开始”的本体力动和其间的知识主体的辩证开展的三个环节的过程。此中,我之解释所用的“意向性”、“主体能动性”、“表象”等名词是参照胡赛尔(E.Husserl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962657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对妇女“无子之苦”的救度

    跳越等级辩证的层次,其重点如下[4]:  (1)“实谓”层次—原思想家(或原典)实际上说了什么?(包括原典校  堪、版本考证与比较等基本课题,只有此层次是具有所谓客观性)  (2)“意谓”层次—原思想家...方面也有可能是灌顶笔记时刻意整理出来的,因此,笔者认为在借用智者大师解经模式来诠释相关课题时,也应保留一些辩证的空间提供学界讨论,一则他山之石可以攻错,一则能尽量避免将智者大师的理论解释得太过僵化。 ...

    释大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162694.html
  • 寂寞陈寅恪

    文化等问题,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。因此,他下功夫研究外来文化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佛教文化。但是他并不信奉佛教教义,“他的兴趣是研究佛教对我国一般社会的影响。至于印度的因明学和辩证学,他的兴趣就比较淡薄了”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662699.html
  • 2000-2001年中国宗教学研究综述

    指出,经过50多年的思考与实践,经过正、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, 中国共产党 对于为什么要保障宗教信仰自由这个问题的认识是“坚定、深刻和清晰的”,这是因为,共 产党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与主张辩证唯物论并不冲突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2463085.html
  • 台湾当代在家佛教中的维鬘传道协会——一个区域性新兴教团个案的探讨

    跨世纪的中国哲学》,台北市:五南,2001。  冯耀明,〈龙树《中论》的逻辑与辩证问题〉,《鹅湖学志》,第2期,台北市:1988。  黄秀英,〈佛教的解脱观与社会伦理〉,《慧炬》,台北市:1980.12。...

    罗国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663194.html
  • 汉月法藏(1573~1635)兴晚明三峰宗派的建立(1)

    紧紧相扣,但是其互动的内在辩证关系是极  为复杂的。本文拟以晚明禅宗史上的一段历史,尝试来说明明末这个  在政治、社会极剧变动的现实世界中,其与禅宗内部教法与传承亦濒  临严格考验的同时,彼此互动之间...

    连瑞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0763204.html
  • 由儒佛的情绪观论情感教育

    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编印) 。  吕祖批注 (出版年不详) :学庸浅言新注。玉珍书局。  吕 澄 (民68a) :佛历代年辩证。摘自张曼涛主编:佛灭纪年论考。台北:大乘文化。  吕 澄 (民68b) :...

    陈雪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3263680.html
  • 《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》“中有”相关议题之探究——以“中有救度”为核心

    的生命质量。”经由证明业力可转的条件下,进一步探讨中有也有造业以及转业的可能。由上述一连串的层层解析与逻辑辩证,本文得以推论出《大毘婆沙论》必当支持中有可转的论点,然而转业的意义在于转化业力所带来的...

    颜建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3763683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版本及内容流变

    ,他就说左……  我们应当知道,空与有、左与右都是相对的概念。凡是相对的,都落在两边。人们只能在一边向另一边修正自己,才能契合中道。若离两边,岂有中道?这是经教里(佛教理论)辨中边的辩证名言。但是,...

    张志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1363762.html